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Q2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手册:结构性失衡与增长担忧
2025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呈现出结构性调整与增长韧性并存的特点。从全球背景到国内政策,从贸易格局到产业转型,多重因素交织塑造着经济运行的新态势。
当前,全球贸易环境正经历显著变化,其中中美关税博弈的升级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外部变量。自2024年底以来,美国对华关税持续上调,从最初的20%逐步升至峰值,覆盖范围也从特定商品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钢铁、铝、汽车及零部件等,甚至涉及半导体、医药等高科技产品。尽管后续通过多轮谈判,关税水平有所回落,但整体仍处于高位,成为贸易领域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
这种关税压力正在重塑中国的出口格局。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出现明显波动,但对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呈现出“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多元化趋势。2025年二季度,对东盟出口占比已接近30%,较2018年提升约8个百分点,而对美出口占比则较峰值下降近10个百分点。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也在调整,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成为对冲传统商品出口压力的重要力量。
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也在加速。受关税及地缘因素影响,部分产业出现区域性布局变化,中国对东盟、墨西哥等地的制造业投资增加,通过产业链协同降低贸易成本。但这种调整并非简单的“转移”,而是形成了更复杂的区域生产网络,中国在电子、机械等领域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地位仍较稳固。
面对内外压力,国内政策自2024年9月以来呈现出明显的调整态势,形成以“结构性再平衡、财政加力、货币协同”为核心的“三箭”组合。
财政政策方面,重点聚焦于风险化解与精准发力。一方面,启动了规模达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计划,通过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等方式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另一方面,适度扩大财政赤字,2025年预算赤字率提升至4%,新增政府债务规模较2024年增加2万亿元,主要用于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消费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2025年相关补贴规模预计达400-600亿元,覆盖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领域,虽占GDP比重不足0.5%,但对提振市场信心有积极作用。
货币政策则保持灵活适度,在维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定向支持重点领域。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优化再贷款工具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信贷投放。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需求,适度放松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限制,助力市场去库存,但整体仍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避免过度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在短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在经济数据好转时,更多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过剩产能出清、遏制无序价格竞争;而当增长压力加大时,则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政策灵活性显著提升。
2025年二季度,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脉络更加清晰,从传统的投资驱动逐步向创新驱动和消费引领转变。
在创新领域,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国家层面设立了6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地方政府也纷纷跟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后成立规模10-100亿元的专项基金,支持机器人、先进制造等领域发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0%,显著高于传统工业品。
消费市场呈现“总量回升、结构升级”的特点。尽管整体零售增速温和,但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支出增速快于商品消费。线上消费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接近28%,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消费模式创新。不过,消费复苏仍面临居民收入预期、就业压力等制约,不同城市间分化明显,一线城市消费韧性较强,部分三四线城市恢复相对缓慢。
房地产市场则处于深度调整期,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但市场结构在优化。保障房建设、城市更新等成为新的发力点,而商品住宅市场更注重“以需定供”,库存较高的城市加大供给调控,热点城市则适度增加优质地块供应。长期来看,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城镇化进入中后期,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但其平稳健康发展仍是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
从长期视角看,中国经济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面临多重挑战的同时也孕育新机遇。
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供给变化是重要结构性因素。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倒逼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也推动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高等教育人口占比不断提升,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债务问题仍是不容忽视的风险点。地方政府、部分企业债务规模较大,偿债压力不容忽视,但债务以国内持有为主,且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足,为风险化解提供了缓冲空间。未来,通过债务置换、资产盘活等方式有序降低杠杆率,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中美关系与全球供应链调整将长期影响经济运行。尽管存在摩擦,但在新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仍有合作空间,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合作的深化,也为中国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2025年上半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较整体高3个百分点,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总体而言,2025年二季度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转型期。关税博弈带来外部压力,政策调整提供内部支撑,结构转型孕育长期动力,多重力量的交织,既带来挑战,也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